3大胰島素針治療方法

讓糖尿病患者快速穩定血糖

胰島素針的關鍵角色
對於許多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針是控制血糖水平的核心手段。胰島素是一種能幫助血糖進入細胞的激素,當身體無法自然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時,注射胰島素針成為不可或缺的治療方式。
現代的胰島素針注射技術已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並提供了更靈活的治療選擇,幫助患者在繁忙的日常中輕鬆管理病情。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胰島素針的使用方法、不同類型,以及如何有效掌控糖尿病治療。
現時注射胰島素的針咀亦加以改良, 非常幼細, 接近無痛注射。
 

胰島素針

胰島素針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的常用工具,它能模仿人體自然分泌的胰島素,從而幫助身體有效利用血糖。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針是唯一能夠維持正常血糖水平的治療方式。而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當口服降糖藥物不足以有效控制血糖時,醫生通常會建議使用胰島素針。當醫生建議使用胰島素針時, 一般已經用盡所有合適的口服藥,切忌拒絕胰島治療。 很多時患者覺得病情很嚴重才需要使用胰島素, 覺得再戒口,再做運動可回復正常。 因為胰臟功能不夠, 即使再戒口,再做運動,都不能令血糖達標,這只會令胰臟衰竭加快,他日需要的胰島素劑量則更加多。

什麼時候使用胰島素針?

一開始診斷已沒有胰臟功能,胰臟無法製造胰島素,一定要使用胰島素針才能令血糖控制於正常範圍內。
部分2型糖尿病病人,當發現糖尿病時血糖已非常高( 空腹血糖超過15mmol/l ) , 需要盡快把血糖降低,從以拯救胰臟 beta 細胞, 因為血糖越高胰臟細胞損耗得越快,這種情況,一般會處方胰島素三個月至六個月, 待胰臟細胞康復,病人可轉回口服糖尿藥。所以,並不是一開始使用胰島素針,便以後不能停用的。
2型糖尿病是胰臟慢慢衰竭的病, 即使控制得好, 胰臟功能亦會慢慢失去, 一般患病15至20年便需要使用胰島素針,控制得越差,胰臟衰退出越快,到了這個階段,使用胰島素針是無可避免的。

使用胰島素針的好處

胰島素針不僅能快速穩定血糖,還能避免因為高血糖引發的多種併發症,如糖尿病足、視網膜病變和腎功能衰竭。現代的胰島素針設計簡單,使用方便,能適應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並有助於減少低血糖的發生。
不同的胰島素針對應不同的作用時間,包括短效、中效和長效胰島素。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血糖波動情況與醫生討論,選擇合適的胰島素類型和注射頻率。
胰島素針的類型
根據胰島素的作用速度與持續時間,胰島素針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短效胰島素通常在餐前注射,以幫助控制進食後的血糖上升。它通常在15到30分鐘內開始生效,並在2到4小時內達到高峰作用。這種胰島素針特別適合那些需要靈活調整血糖水平的患者。

中效胰島素針的作用時間較長,通常需要在早晨及晚上注射一次,並在幾小時後開始發揮作用, 一般有效12小時。這種類型的胰島素可以提供半天的基礎血糖控制, 一般在晚間注射,用以控制空腹血糖 ,並與其他短效胰島素或口服糖尿藥 一起使用,來進行全日的血糖管理。

長效胰島素針設計為每日注射一次或兩次,並提供24小時的持續效果。這種類型的胰島素模仿人體自然的胰島素分泌模式,特別適合那些空腹及餐前血糖高企的病人。最常用於初次需要使用胰島素的二型糖尿患者, 當口服藥效力不佳, 空腹血糖上升,利用胰島素控制空腹及餐前血糖,繼續以口服藥控制餐後血糖 ,這種療法稱之為「基礎胰島素治療」。最常見的長效胰島素如糖德仕 ( Toujeo ) 胰島素和諾胰保諾特 (Tresiba ) ,適合大多數1型及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 舊式的胰島素針如甘精 ( Lantus )及地特 ( Levemir ) 胰島素,常常會出現晚間血糖低的副作用,現在新型的胰島素針, 大大減低晚間血糖低的風險。

對於胰島素針的使用,正確的技術和知識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列出幾個使用胰島素針的關鍵步驟:

1. 確保器具無菌

每次使用前應該先清潔注射部位,並檢查胰島素針是否完整無損。保持器具的無菌狀態對於防止感染至關重要。

2. 選擇合適的注射部位

常見的注射部位包括腹部、大腿和上臂的脂肪較厚的區域。建議患者每次注射時輪換不同的部位,以避免局部硬塊或皮膚問題。

3. 確定合適的劑量

根據醫生的建議,調整合適的劑量,並根據日常的血糖變化進行必要的調整。使用短效和長效胰島素的患者,通常需要在進餐前、運動後或其他血糖波動時進行劑量調整。

4. 注射技巧

將針頭垂直插入皮下,並在注射後保持幾秒鐘,以確保所有的胰島素都能注入體內。每次注射後更換針頭,避免重複使用。

 

胰島素針的副作用通常較輕微,但仍有部分患者會遇到以下問題:

1. 低血糖

當胰島素劑量過高或進食不足時,可能會引發低血糖。患者應隨時攜帶糖果或葡萄糖片,以備低血糖發作時使用。

2. 注射部位問題

長期注射胰島素於同一部位可能導致皮膚硬化或形成脂肪組織萎縮。因此,建議每次注射時輪換不同的部位,並保持皮膚清潔。

3. 過敏反應

少數患者可能對胰島素或其添加劑產生過敏反應,表現為紅腫、癢或其他皮膚問題。如果發現任何異常情況,應立即諮詢醫生。

胰島素針與生活質量的改善
胰島素針的使用不僅能幫助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還能顯著提升生活質量。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的胰島素針設計越來越方便易用,患者無需再擔心複雜的使用流程。透過定期的血糖監測和正確的注射技術,患者可以有效減少糖尿病的併發症風險,享受更加健康的生活。
對於許多患者來說,胰島素針的出現象徵著糖尿病管理的巨大進步,它讓患者能夠更加靈活地應對血糖波動,並減少低血糖風險。醫療團隊也可以通過這些新技術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從而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有關胰島素針的常見問題

胰島素針主要適用於1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當口服藥物無法有效控制血糖時,醫生會建議使用胰島素針治療。

現代的胰島素針頭非常細小,注射時的疼痛感極輕微,大多數患者都能輕鬆適應。正確的注射技術和選擇合適的注射部位能夠減少不適感。

低血糖是胰島素治療中需要注意的副作用。患者應該根據醫生的建議,調整飲食和運動量,並隨身攜帶糖果或葡萄糖,以便在發生低血糖時即時處理。

注射胰島素後,建議等待15到30分鐘再進行運動,以避免因胰島素吸收過快而導致低血糖。如果進行高強度運動,應事先與醫生討論如何調整胰島素劑量。

胰島素針主要分為短效、中效和長效三大類型,每種類型的作用時間和效果不同,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血糖控制需求來選擇最合適的類型。

有些患者在開始胰島素治療後可能會出現體重增加,這通常與血糖控制的改善有關。患者可以通過合理的飲食和運動來控制體重,並與醫生討論合適的胰島素劑量。

結論

胰島素針在糖尿病治療中的地位無可替代,它為數百萬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種簡單、有效的血糖管理方式。隨著技術的進步,胰島素針的設計更加方便易用,並能夠有效降低低血糖風險,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如地應對病情。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患者,正確使用胰島素針,並與醫療團隊緊密合作,將幫助他們過上更加健康、充實的生活。

參考資料來源:

  • Hong Kong Primary Care Working Group, Hong Kong Diabetes Care Reference Guide for Adult Patients in Primary Care (Hong Kong: Health Bureau, 2021), 15_tc_diabetes_care.pdf.
  • Taiwan National Health Department, Care of Patient with Diabetes Mellitus (Taiwan: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2020), 糖尿 病之照護.pdf.
  • Vince Fazekas-Pongor et al., “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Diagnosed and Undiagnosed Diabetes,” Journal of Diabetes Research (2024): Prevalence-and-determinants-of-diagnosed-and-undia.pdf.
  • Diabetes Basics Toolkit,” Diabetes Basics (2019), diabetes-basics-your-tookit_chi-traditional.pdf.
  •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Health,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Watch: November 2023,” NCD Watch (2023): ncd_watch_nov_2023_chi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