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及前期糖尿病

預防與及早治療好重要

糖尿病及前期糖尿病:
及早治療是關鍵,
拖延只會得不償失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是一種普遍的都市病,尤其在現代快速節奏生活中,發病率正不斷攀升,甚至有年輕化的趨勢。過去我們或許認為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專利,但事實上,如今三、四十歲的青中年患者越來越多。更令人擔憂的是,許多血糖值異常的患者未能重視這一問題,錯過治療良機,導致不可逆的健康損害。
 
糖尿病前期

為什麼「前期糖尿病」不容忽視?

所謂「前期糖尿病」是指患者的血糖雖已高於正常,但尚未達到診斷糖尿病的標準(空腹血糖值在5.6–6.9 mmol/L或HbA1C在5.7–6.4%)。許多人覺得自己只是「踩界」,認為「還不用看醫生」,甚至轉向一些未經科學驗證的另類療法。然而,高血糖並非一朝一夕形成,胰臟功能早在數年前就可能已經開始退化。如果此時不採取行動,胰臟每年將以約5%的速度衰退,最終必定發展成真正的糖尿病。再者研究指出糖尿前期,已有20%病人出現糖尿併發症。
 
糖尿病前期如何預防
為什麼「前期糖尿病」不容忽視?
所謂「前期糖尿病」是指患者的血糖雖已高於正常,但尚未達到診斷糖尿病的標準(空腹血糖值在5.6–6.9 mmol/L或HbA1C在5.7–6.4%)。許多人覺得自己只是「踩界」,認為「還不用看醫生」,甚至轉向一些未經科學驗證的另類療法。然而,高血糖並非一朝一夕形成,胰臟功能早在數年前就可能已經開始退化。如果此時不採取行動,胰臟每年將以約5%的速度衰退,最終必定發展成真正的糖尿病。再者研究指出糖尿前期,已有20%病人出現糖尿併發症。
有數據顯示:
  • 確診糖尿病時,患者的胰臟功能通常僅剩50%。
  • 如果不加控制,四年內功能可能降至30%,甚至更低。
  • 長期高血糖會破壞全身血管,導致不可逆的併發症,包括中風、心臟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眼)、糖尿病足等問題。

錯誤的選擇:另類療法可能帶來悲劇

一些患者錯誤地選擇另類療法,而非尋求專業醫療,這往往導致延誤治療的後果。以下是真實案例的警示:
 
  1. 未受控制的高血糖: 一名五十多歲患者長期依賴另類療法,其血糖值持續高於20 mmol/L。中醫建議他可繼續進食碳水化合物和甜食。結果,他最終罹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力永久受損。
  1. 自療的危險: 一位患者本身是中醫師,卻拒絕接受現代醫學治療,選擇「自療」。不幸地,他的糖尿病惡化為糖尿病足,最終需要截肢。
 
中醫療法在某些情況下確有其可取之處,但對於糖尿病這類需要精確血糖管理的疾病,科學實證的西醫治療無疑是更安全且有效的選擇。
 
及早干預的重要性:從預防到治療
糖尿病並非不可控制的病症,通過積極管理,患者仍然可以過上健康而充實的生活。這需要從生活方式和醫學干預兩方面入手。
  • 健康飲食減少糖分與精製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多吃蔬菜果和全穀物。
  • 適度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快走、游泳或瑜伽。
  • 控制體重:保持健康的BMI,對於超重者來說,減少5–10%的體重即可顯著改善血糖水平。如減重15%,更可令糖尿病逆轉,有機會減藥,甚至停藥。

口服降血糖藥物:對於許多患者來說,戒口及運動是必須的,但未必能夠完全控制血糖,藥物是第一道防線,有助於穩定血糖。很多病人都擔心糖尿藥會傷肝傷腎,其實現今糖尿藥不但不會傷肝傷腎,還有很多控制血糖以外的功能,當中包括補肝、補腎、直接降低心臟病及防癌的功效,這些功能是偏方都不能做到的。亦有患者擔心一食藥就要一世食藥,自從出現了糖尿病逆轉研究,這看法很明顯是錯誤的了。

GLP-1類似物激進劑

GLP-1,腸泌素的其中一種,從人體腸道釋放, 主要參與葡萄糖代謝的激素。以下是GLP-1的一些關鍵功能:
GLP-1可以增強胰腺分泌胰島素的能力,這有助於在血糖水平高時有效降低血糖。
GLP-1可以減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這是一種會增加血糖水平的激素,從而幫助維持血糖平衡。
通過減慢食物離開胃的速度,GLP-1有助於調節食慾,並能讓人感覺更飽,從而有助於體重管理。
GLP-1可以影響大腦,增加飽腹感,這可以幫助減少食物攝入。糖尿病病人除了胰島素分泌不足及胰島素抗性外,也有GLP-1分泌不足及GLP-1抗性。透過一星期注射一次GLP1類似物激進劑,可更有效減低體重及控制餐後血糖,從而達到糖尿病逆轉。再者,最新研究發現,它能減低中風心臟病病法率及死亡率達20%; 它亦有補腎功能,減少腎功能衰退及洗腎達24%。

及早胰島素治療

以往,胰島素注射被認為是重症糖尿病的治療手段。但研究顯示,及早使用胰島素不僅能有效控制血糖,還能延緩胰臟功能衰退。新一代長效胰島素每天僅需注射一次,加之細針設計,對日常生活影響甚微。

併發症:糖尿病的隱形威脅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如果控制不善,可能引發多種併發症:
 
  • 心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中風或心臟病。
  • 週邊血管疾病: 糖尿腳,截肢。
  • 腎病:高血糖會損害腎臟功能,最終可能導致腎衰竭。
  • 神經病變:包括四肢麻木、疼痛或糖尿病足。
  • 視網膜病變:糖尿眼是導致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 癌症: 糖尿病增加多種癌症,當中包括肝癌、胰臟癌、前列腺癌、乳癌及子宮內膜癌。

預防勝於治療:如何避免糖尿病?

  1. 定期篩查:40歲以上人士或有家族史者應定期檢查血糖,以便及早發現問題。
  1. 健康教育:提高對糖尿病和「前期糖尿病」的認識,幫助人們認清拖延的危害。
  1. 積極配合治療:不論是生活方式調整還是藥物治療,都需要與專業醫生合作,制定個人化的管理方案。
 

糖尿病不可怕:行動是關鍵

糖尿病並非一種「絕症」,它是需要管理的慢性病。只要及時診斷,積極治療,患者完全可以避免嚴重併發症,過上正常而豐富的生活。別讓拖延和錯誤的選擇成為健康的障礙,從今天開始,為自己的健康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