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藥副作用

拒服膽固醇藥或致心腦血管病風險倍增

膽固醇糖尿病雙重威脅 停藥恐釀嚴重後果

膽固醇糖尿病雙重威脅
停藥恐釀嚴重後果

膽固醇藥停藥易致無聲心血管堵塞

膽固醇藥停藥易致
無聲心血管堵塞

真實案例警示

不少長期病患者,對於服藥總有抗拒,以糖尿病為例,患者不僅需要控制血糖,還需關注膽固醇水平,以免出現高膽固醇與高血糖「夾擊」,增加患上心腦血管病的風險。有專科醫生提醒,患者不應因擔心副作用而抗拒服藥,以免令自己陷入危機而不自知。拒服膽固醇藥心血管堵塞無先兆。

曾有一名五十二歲、患糖尿病十多年、有吸煙習慣的男士,雖然願意服用糖尿病藥物及降血壓藥物,但因擔心降膽固醇藥物的副作用而抗拒服藥。事實上,病情背景反映他屬心腦血管病的高風險人士,抗拒服食降膽固醇藥物與埋下計時炸彈無異。結果,早年接受心臟檢查後,便發現他其中兩條心血管已經明顯堵塞,需接受「通波仔」手術,但此前他是絲毫沒有察覺任何病徵。

糖尿病與膽固醇關係密切 增加中風與心臟病風險

糖尿病與膽固醇關係密切
增加中風與心臟病風險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張偉成醫生解釋,糖尿病本身可以破壞大血管,引致中風及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病,而膽固醇亦與大血管病變有關:「糖尿病會增加患者中風及患上心臟病的機會達24倍,如果再加上膽固醇問題,患病風險會再提升一倍,而且膽固醇水平愈高,風險就愈大,因此透過藥物來控制膽固醇是有其必要性。」

降膽固醇藥副作用常見但可控 毋須過度恐慌

降膽固醇藥副作用常見但可控
毋須過度恐慌

常見他汀類藥物副作用分析與數據解說

常見他汀類藥物副作用
分析與數據解說

不少患者就像上文提及的個案一樣,由於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抗拒服食降膽固醇的藥物。然而,張醫生指出,降膽固醇藥物的副作用通常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嚴重。以常見的他汀類藥物為例,肌肉痛和肝酵素上升是一些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前者的風險大約在5%10%,後者則約為3%,不過這些問題通常可以透過調整藥物劑量或轉換藥物來解決。

膽固醇藥與糖尿病風險研究結果一覽

膽固醇藥與糖尿病風險
研究結果一覽

於一些患者擔心服用他汀類藥物會導致腦退化症,亦已有多項研究排除了這個可能性。張醫生進一步解釋:「明白很多患者都會擔心藥物的成效與副作用,例如坊間一直有說他汀類藥物會導致糖尿病,對此醫學界有多個大型研究,均發現服用他汀類藥物並不會大幅提升糖尿病風險。數據顯示,在255名服用他汀類藥物4年以上人士中,才出現1宗糖尿病個案,但同時間卻可預防5.4宗心腦血管病個案,顯示藥物的好處絕對超過副作用。」

事實上他汀類藥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減少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即使有所疑慮,在任何決定前也應該與主診醫生商討,從治療的不同方案中,平衡成效與副作用,選擇最合適的方案。

膽固醇藥有效降低壞膽固醇
助糖尿病患者遠離中風風險

研究顯示每降1度壞膽固醇 可減少21%心腦血管風險

研究顯示每降1度壞膽固醇
可減少21%心腦血管風險

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的建議,年齡介於4075歲之間的二型糖尿病患者,應該將膽固醇中的「壞」膽固醇保持在1.8 mmol/L以下。然而,現實中有許多糖尿病患者的膽固醇水平遠高於這個標準。即使通過改善生活習慣,例如控制飲食和減重,仍然難以達到目標。對於這些患者來說,服用他汀類藥物便顯得非常重要。

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膽固醇控制標準及藥物選擇

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膽固醇
控制標準及藥物選擇

「中強度的他汀類膽固醇藥物可以降低30%40%的『壞』膽固醇,而高強度的更可減少 50% 。」張醫生表示,有研究指,每降低1mmol/L的「壞」膽固醇,可以同時減少21%心腦血管病的風險,而且就算膽固醇水平本為「合格」的患者,亦同樣有效,「故此不管糖尿病患者的情況如何,均建議服用中強度的他汀類藥物,有效地降低膽固醇水平,保障心臟血管」。

本文由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 張偉成醫生撰文
並發表於欄名:健康專家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