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成醫生探討慢性疾病管理

張偉成醫生探討慢性疾病管理

對抗城市隱形殺手 - 慢性疾病管理

對抗城市隱形殺手 - 慢性疾病管理

生活節奏繁忙,不少病人會受慢性疾病所困擾。這些疾病看似無即時傷害,卻悄然蠶食患者的健康,成為難以擺脫的隱形威脅,可能會為患者及其家人帶來沉重的身心負擔。

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定義,慢性疾病是指持續時間較長,而且病情發展較慢的疾病,常見的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等長期疾患。政府數據亦顯示,慢性疾病並非局限於老年人群,15-24歲的年輕人群患病率也在逐步上升。糖尿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估計每10個香港人就有1人患有此病,其中每5人中就有1人是40歲前發病。

其病因複雜,往往由遺傳、生活方式和環境等多重因素共同引發,難以單一控制。此外,這些疾病亦需要長期治療和調理,經常有復發的風險,還會引發其他併發症,增加管理難度。

管理慢性疾病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患者、醫護人員和政府各方共同配合。患者的自覺和自律尤其關鍵,留意到有些患者缺乏自我管理疾病的知識和能力,難以主動配合治療,令病情惡化。明白面對突如其來的病,難免會有一定的精神壓力,應對壓力是患者重要一課,建議進行深呼吸練習、瑜伽或冥想,對於控制病情和改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張偉成醫生分享」

醫生在治療歷程中亦肩負重任,由早期到確診,以致後期持續引導患者從照護到自我管理,為患者提供正確的診斷和資訊。早期的健康篩查是識別慢性病潛在風險的重要步驟,醫生及早深入了解每位患者的病情、生活方式和需求,指導患者進行調整,以降低患病風險。確診後,醫生專業診斷和管理更為關鍵,包括藥物治療、日常護理、生活方式調整等。
為了鼓勵市民及早預防和管理慢性病,政府亦帶頭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 (慢病共治計劃) 」,資助45歲或以上人士進行糖尿病和高血壓篩查、診療、用藥等服務。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但社會仍需進一步提高公眾對慢性疾病的認知,培養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

〜 張偉成 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