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成醫生論教育

張偉成醫生論教育

每年夏天都是中學DSE放榜之季,各大傳媒都會爭相報道「狀元」故事。然而在莘莘學子在追求分數的背後,卻面臨身心健康的嚴峻挑戰,甚至家長們亦承受莫大的壓力和焦慮。

「每年夏天都是中學DSE放榜之季,各大傳媒都會爭相報道「狀元」故事。然而在莘莘學子在追求分數的背後,卻面臨身心健康的嚴峻挑戰,甚至家長們亦承受莫大的壓力和焦慮。」

填鴨式制度好唔好

填鴨式教育制度與起跑線

填鴨式制度與起跑線

自「贏在起跑線上」這股理念盛行以來,許多家長奉為育兒座右銘,扭盡六壬提高孩子的競爭力,令起跑線越推越前,比賽難度也不斷升級。香港傳統的填鴨式教育,要求孩子們學得多、快、難,結果就是將知識「囫圇吞棗」、「生吞活剝」,根本來不及理解和消化,更遑論勾起學習的好奇心。
同時,孩子們過早接觸高難度知識,不僅無法掌握及運用,反而可能摧毀學習興趣和自信心,面對一道道抓破小腦袋也解不通的難題,只有濃濃的挫敗感,如何會有成就感?

作為父親,我很鼓勵孩子跳出框架,多作嘗試和挑戰,但過度追求高分數和高難度的目標,則會危害孩子的身心發展。根據本地一間社福機構調查,分別有超過三成及五成受訪學生呈中度至非常嚴重的抑鬱及焦慮徵狀,須尋求專業協助,我也曾接觸一些正在求學的病友,在學業壓力下飽受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的困擾,影響正常學習、社交或身體健康,假如沒有妥善處理,更有機會引發精神健康問題,甚至走上極端。

張偉成醫⽣治療故事

「張偉成醫生分享」

我曾為兒子的學習壓力感到頗苦惱,後來經商量後,安排他轉往國際學校就讀,加上家人的陪伴和開導,他在學習態度和性格上都有明顯改善,變得更加主動積極和開朗。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需要或能力選擇不同的學校及課程,因此,我更希望整個教育環境風氣能夠慢慢改變,減輕學生和家長的壓力,享受學習的樂趣。

待投身社會之後,我更深有體會,職場或人生成就不只靠分數鋪砌而成,而是講求不同方面的發揮,例如表達和應變能力、溝通技巧、自信心、情商等。求學時期不應單着重知識,更要培育德行、興趣愛好,以及發展不同技能,讓孩子們全面成長,才能真正為他們鋪就通往成功的康莊大道。

〜 張偉成 醫生 〜